0
EGF簡介


表皮細胞生長因子(EGF)

英文名: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英文縮寫:EGF或rhEGF

中文名:重組人表皮細胞生長因子

1962年柯恩教授(Stanley Cohen)和李維蒙塔西妮教授(Rita Levi-Montalcini)在小老鼠的頷下腺發現了一種可以促使新生小鼠眼瞼早開,牙齒早萌的活性成分。而這一活性成分在加入培養皮膚表皮細胞的基質中後,發現它可以促進皮膚表皮細胞的生長,因此將此一活性成分命名為“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簡稱EGF),就因為他們的這項成就,共同獲得1986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表皮細胞生長因子(EGF)是由53個氨基酸組成的小分子多肽,分子量約6000道頓,分子內有三對二硫鍵結構,因此對酸、熱等物理化學因素均很穩定。而

在了解表皮生長因子的作用之前,我先介紹何謂生長因子(Grower Factor)。在近代的組織培養研究中,陸續發現了許多能促進細胞正常生長的特定蛋白質,這些就是所謂的『生長因子』。例如胚胎的神經細胞發育必需要有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表皮細胞的生長發育則需要表皮生長因子(EGF)。直到現在,已知的生長因子種類大約有50多種 。

 

所有生長因子在人體的作用方式都大約相同,表皮生長因子(EGF)的作用方式經研究包含以下步驟:

  1. 表皮生長因子EGF首先會和組織細胞的接受體(Receptor)結合
  2. 組織細胞的接受體結構發生變化
  3. 組織細胞接受體本身的酪氨酸tyrosine產生磷酸化作用
  4. 組織細胞內的訊息開始倍增傳遞
  5. 加速組織細胞的增生

 

自從表皮生長因子的發現,迄今有許多的醫學研究指出其在人體皮膚生理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皮膚損傷的修復上,更是功效卓著。以下我摘錄了幾個世界頂尖醫療團隊的研究報告,讓大家能真正感受到實證醫學上EGF的神奇效用。

²         1987年科學期刊(Science. 1987 Jan 16;235(4786):350-2.)上指出:表皮生長因子(EGF)在培養基中,可以刺激皮膚表皮細胞的增生,而局部使用EGF在部分皮層燒傷以及淺層切割傷的案例,可以明顯加速表皮的再生。

²         1994年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的研究(Lasers Surg Med. 1994;15(3):281-9.)

²         指出:在臨床的應用上,不論在CO2雷射術後或者開刀手術術後的傷口生長癒合方面,表皮生長因子EGF的確會促進傷口周圍纖維母細胞的出現而加速傷口的癒合。

²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