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保濕,大家一定會想到玻尿酸、甘油、甚至會聯想到最近頗夯的「神經醯胺」,而這些成分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另何況不是所有的東西抹在臉上就會有作用,今天微笑藥師簡介一下最近頗夯的「神經醯胺」,並釐清一些常見迷思。

一、簡單認識「神經醯胺」
神經醯胺(Ceramide)是一種天然存在於體內皮膚角質層的細胞間隙間的脂質,由神經經醯胺醇(Sphingosine)和脂肪酸(Fatty acid)連接而成的脂體,為神經鞘脂質(Sphingolipid)的一種類型,是皮膚角質層脂質中最重要且比例最高的成分,總含量約細胞間脂質的40-50%。其分布於細胞間隙中,緊密接連維持角質層的脂質完整性,形成一層天然防水薄膜,能防止水分的蒸發,讓角質細胞鎖住水分,另一方面更能抵禦外來病菌與傷害。


但由於年齡與日曬,或是皮膚發炎或類固醇的濫用,都會破壞皮膚角質層油脂(如下圖右所示),使水分蒸散而導致皮膚乾躁失去防水薄膜的保護,近而更容易受到環境刺激而發炎。故藉由玻尿酸的吸水性與神經醯胺的鎖水性(保濕=吸水+鎖水),重建表皮的防護膜,對於乾燥脫皮或發炎性的皮膚,是避免皮膚狀況惡化的重要步驟。
雖然神經醯胺是構成角層防護層的主要原料,但絕對不是只要含有神經酼胺的保養品,對皮膚就有修復作用!!!
研究發現添加的種類(常見為Ceramide 1、2、3及6)、濃度及與其他油脂的比例都會影響到效果,甚至比例錯誤的話(正常皮膚角質層細胞間質脂質的組成如下圖所示)反而會讓原有皮膚的保濕功能下降。

二、神經醯胺與玻尿酸的差別
既然神經醯胺(Ceramide)與玻尿酸(Hyaluronic acid)都被喻為保濕聖品,那這兩者有何什麼,不同族群如何選擇。
事實上這種者的保濕作用機轉截然不同:玻尿酸為水溶性,像超級海棉吸收大量的水,幫助肌膚補充每日所需的水分,扮演「吸水」的角色;但神經醯胺是角質層細胞中原有的脂質/滋潤成分,負責築起防水屏障,防止水分散失,扮演「鎖水」的角色。
隨著年齡增長及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一旦超過25歲,神經醯胺「Ceramide」會漸漸流失,伴隨的不只是乾燥,還有明顯的老化及敏感問題,此時除了原本玻尿酸的保濕之外,建議搭配神經醯胺來重建角質層,並達到鎖水的作用。 了解到玻連酸是吸水;神經醯胺是鎖水後,對於這二類的保養品的使用上,切記先上化妝水後->使用水溶性的玻尿酸吸水->再上油性的神經醯胺。先萬不要鎖了沒再補水或吸水喔。

三、觀念釐清
- 保濕,擦玻尿酸就好?不對
玻尿酸強力吸水性,就像個吸飽水的大水球一樣,會再慢慢的釋出水份滋潤皮膚細胞。若沒做好鎖水的動作,水分一樣會蒸散光。
使用玻尿酸有二個要訣,第一,不要再皮膚乾燥時使用。最好在拍打完化妝水(或水),讓臉部充分含水後,再使用玻尿酸,若沒有補充水分情況下就使用玻尿酸,會因為玻尿酸的強力搶水性,而導致皮膚細胞間質水分被抽乾,而失去細胞間質該有的平整性。
第二,擦完玻尿酸後,切記使用油類(面霜等)保養品鎖水。原因在於若沒有用油層把水分鎖住,玻尿酸所吸收的水分,很快就